走进西昌龙眼井街勒则什金嫫的的工作室,上下4层,摄影棚、布料间、制版室……自行创作的绘画、墙绘、淘来的家具和装饰品等,色彩丰富灵动,处处充斥着艺术气息和生活美学。像往常一样,勒则什金嫫一会儿在桌前或电脑前设计服装,一会儿去制版间和工作室,与工作人员们一起给服装打样板,或挑选布料。像这样的工作日,她常常忙到很晚。
勒则什金嫫,北京科技大学法学系毕业的90后凉山女孩,8年前大学毕业后回到凉山,实习期间,因为兼职打工接触到了彝族服饰,自那时候起,她就对彝族服饰的文化底蕴、图腾、色彩等深深着迷。虽然父母希望她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但刚毕业的她却不甘于这样的生活,想通过彝族服饰去扩建,或创造出更多种类的衍生品,就成了她逐梦的目标和愿景。
逐梦的路上,在姐姐的鼓励和支持下,她果断下定决心走服饰设计的路,于是收好自己的专业司法书,买了12本与服装设计有关的书籍,在家中闭关学习了15天,又买来一堆画笔开始进行绘画和服装设计创作,并贷款和家里两个叔叔一起建起了现在的工作室。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北京回到凉山,在创办凉山州彝·造梦者创意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前,她也感到过迷茫,如何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公司需要多少员工?如何跟客户进行对接?去哪里找做彝绣手工的绣娘?不是科班出身能否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疑问、否定、困惑常常接踵而至。
人说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坚持和努力,勒则什金嫫逐渐找到了绣娘、制版师、压百褶裙裙褶的匠人,工作室从最初的她1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8人,她自己也于2020年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开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第七期、第八期)结业,成功拿到结业证书。
2021年,州首届非遗创新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参加了深圳时装周,让勒则什金嫫从“有订单就接”的心态,到“要继续创建独立小众品牌”、“要通过服装设计比赛拿到更多荣誉、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上彝族创新服饰”,有了一次质的提升和洗礼。她说:“我们在首届非遗创新大赛上获得了第一名,去到了深圳时装周,有幸把我们设计的民族服饰作品跟其他许多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在深圳进行展示、交流。”
勒则什金嫫说,灵感大多源于生活日常,为了使自行设计制作的服饰,能够让各民族同胞都喜欢、都带回家、穿在身上或在平日生活中能够用到,现在公司每样要被生产出来的物件,在前期讨论时都会去衡量很多外在因素,不再只考虑和调研凉山本地人是否喜欢。
记者了解到,勒则什金嫫从2017年做彝族“潮牌”服饰开始,到现在每年每个季度都在更新不同的款式。这其中,除了做“潮牌”、做网络直播外,为了履行社会职责,也为了对非遗进行“活态”传承,她已连续4年多在金阳、盐源等县,由当地政府出场地、公司出运作资金、设备、技能,开办了制衣车间,给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妇女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勒则什金嫫:只有让非遗文化运用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把彝族服饰的各类元素换一种方式存在,非遗文化才能“火”起来,而“火”起来,才是对非遗文化最好的传承。
记者:杨秀 江铜